您的位置:首页 >攻防动态 >

苏炳添:刘翔曾深深影响了我曾经因为改技术而跑不过女选手

时间:2022-10-24 22:52:09 来源:M24

今天,足球天空小毅给大家分享M24带来的《苏炳添:刘翔曾深深影响了我曾经因为改技术而跑不过女选手》。

今年的苏炳添状态神勇,两次跑进10秒,最好成绩达到了9秒91;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破了亚运会记录,拿到了百米的金牌。小时候,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的他就能跑过体校的运动员;第一次跑赢美国人、第一次跑进10秒都有刘翔的神助攻;苏炳添也曾因为抢跑被罚下,导致站到起跑线上都害怕听到发令枪声...天赋异禀的他也曾陷入低谷。来一起听中国飞人苏炳添讲述自己的故事(以下内容均为苏炳添视角)。

转眼发现时间已经到了8月,但好像我只用了半年就把所有的目标都完成了。今年,我刷新了个人的最好成绩,我还当了爸爸。第一个目标似乎有些超出了我的预想;第二个目标则是在计划之内,儿子的到来也让我的人生更加圆满了。

跑出来的小镇青年

我的家在中山,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孙中山先生还有些渊源。家乡人民很淳朴,每次回到家乡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暖。我从小在家门口狭窄的巷子里跟小伙伴玩捉迷藏、红绿灯的游戏,因为跑得快,我总是占便宜。

小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练体育是做什么。当时在镇里的中学上学,有一个村里面的比赛,我就去参加了,一下子跑了个冠军。我自己并没有当回事儿,继续回去上课。后来,市里面的运动会在我们镇上举办,老师又让我去跑跑,结果我跑得比体校的专业运动员还快。那场比赛结束之后体校的教练过来找我,问我想不想去练,未来可能有机会进体工队。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体工队。谁知道,两年之后我就去参加了省运会,就此进了省队。

我记得当时还有人质疑我,很多人都听说有个小子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超越了专业的运动员,年纪肯定很大了。教练听到这种说法,直接回应他们:“你们去给我找一个这样的看看!”后来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切。

其实刚开始,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去练田径。从家到市体校,再到广州的省队,我离家越来越远。年轻的我根本不懂为什么要坚持,直到看到一些成绩,我才慢慢感觉到这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爱好。

刘翔曾经深深影响我

我一直说,刘翔对我的影响很深。他是中国田径的标杆人物,深深影响着我们后面这几代运动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在川崎。当时刚刚跑完接力还要去跑百米,川崎下着雨。我有时候很容易受情绪影响,一看到下雨就不想比赛了。当时跑完接力,我连动都不想动,坐在检录的地方看着刘翔把比赛跑完。那是他2012年的第一站室外赛,一下跑出了13秒09的成绩。要知道,他当时经历了一次大的伤病,再又一个奥运年里能够重新回到巅峰,太不容易了。

但是看到他跑完比赛,我浑身上下都沸腾了,立刻就想冲进赛场里跑一下。随后的百米比赛,前面7、80米我我觉得我发挥的并不好;所以当到终点的时候,看到我超风速跑到10.04秒的成绩,我还是很意外的。最关键的是,同场竞技,我居然第一次赢了美国人。

第一次跑过美国人,是有翔哥的“神助攻”;第一次跑进10秒,依然少不了他。2015年尤金站,已经退役的他来到美国参加活动,看到他我还是觉得很兴奋。比赛那天,翔哥来到检录区,正准备上场的我跟他说:“翔哥,给我点运气吧!”他笑着回应我:“没问题!”果然,那天真的“好运”了!我第一次在比赛中跑进了10秒。

翔哥给我的不仅仅是运气,他曾经给我面授机宜,告诉我他的经验:跑到60米的时候身体会晃,所以一定要稳住。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你们知道我曾经听枪声都害怕么?

伦敦奥运会上我们创造了奥运百米最好成绩,带着希望和信心,来到2013年莫斯科世锦赛。为了准备这次世锦赛我付出了很多努力,状态也很好,我希望自己还能继续实现突破。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但或许就是因为太迫切,我居然兴奋到抢跑。

我记得那天,我被一个裁判带下了场。当时有记者拍到了这一幕,后来我找来了这张照片,一直放在我的手机里,苦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看看,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但是,哪儿有那么容易?

之后的一年,抢跑导致被罚下的梦魇一直困扰着我,缠绕着我。甚至站在起跑器上的时候,我都怕听到枪声。室友、教练、队医,他们很担心我,经常跟我聊天,想要开导我,但真的没有那么容易。2014年初,为了改技术,我去欧洲训练,当时给自己排了很多的比赛,但还是没能抛开阴影。有的时候裁判还没有开枪,我就总觉得枪好像已经响了。在那段频繁的比赛期间,我不断观察国外运动员的表现,学习他们的一些比赛经验,那种紧张感才开始慢慢消除。有的时候我觉得,心理这东西真可怕,可能很久会挥之不去,也可能一下就被彻底抛到脑后。还好,我终于过了这一关。

改技术很困难 我曾经跑不过女选手

心魔难摆脱,可能也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改技术。我之前是跨栏运动员的起跑,右脚起跑,而正常百米应该是左脚起跑,所以跟教练沟通后,决定做出修改。刚开始练得时候,前面6、70米我都跑得特别快,但是后程就不行了。在美国做换脚的训练时,整个起跑蹬出去的力量都不一样了,根本发不出力。我记得有一次在训练场,和外国的女选手一起跑,冲到终点我比她差了足足一两米。当时女选手的成绩差不多在11秒8左右,我居然连11秒8都跑不到了。

换技术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稳定,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是一种冒险。当时也有过怀疑,但我就是这种性格,决定了就义无反顾去坚持。

其实运动是一种记忆,你的肌肉会形成这种记忆。调整两周后,我去参加了比赛,感觉成绩好像进步了,所以我就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去走。

其实去年全运会之后,我曾经挣扎过要不要退役,当时觉得自己的成绩已经到了瓶颈,而且在这样的年龄。年纪、瓶颈,这是运动员都会面对的境况,最终的选择只能是退役。当时家里人和领导都在鼓励我继续坚持,我决定留下来,但是对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信心,一直到今年年初都是这样。

还好我遇到了兰迪(美国著名跳跃教练,中国队外教),无论是跳跃还是短跑他都有很多先进的想法。他给我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有了之前改技术的经验,我有信心去消化这些建议。我开始试着先改两点,当我能够接受这两点而且尝到甜头的时候,我才继续去消化其他的建议。

今年我再次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本来预计能突破9秒95就很好,没想到一下跑出了9秒91的成绩。现在好像不制定9秒90的目标,都对不起自己。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当了父亲更想去努力照顾家人

今年,我的角色转变了,我当了父亲。但从妻子怀孕到生孩子,我都没时间去陪伴在他们左右。很多女人怀孕产检都是有老公陪着,但是这大半年我必须要在外比赛训练,坚持着我的事业。

小芳(苏炳添妻子,林艳芳)很坚强,这些年一直陪伴着我,从来没有怨言。每次产检,她都是自己开车去,远在国外的我,只能每天跟她视频,作为一种陪伴。我知道这远远不够,但是她却很知足。

她说这些年,我们相隔的距离越来越远。去体校的时候,我们还在一个市,每周还能见面;后来去了省队,好歹还在一个省,一个月见一次;再后来去了国家队,也还是在一个国家,三个月见一次面;但之后经常去国外比赛训练,我们要面临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我还记得那一年,我们好不容易有时间一起去三亚旅游,那是我们在一起第一次出去旅游。当时我吃坏了肚子,整个人疼的受不了,一直蜷缩在床上。小芳要出去给我买药,那天的海南正被十二号台风袭击,所有的店铺都关闭了。她坚持要出去,顶着台风和暴雨找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买到药。推开门进来的一刻,她一脸委屈,不是因为在外面吹了风淋了雨,而是在内疚没有给我买到药。

我当时就认定,这个女孩儿就是我这一生要守护的人。

那个在我印象里,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学的女孩儿,如今已经成为了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生产那天,我正要从马德里飞回国,小芳依然还要坚持开车到医院。最后医院派了车来接她,上飞机之前我的心才稍微踏实下来。

飞机落地的一刻,打开手机,收到了她之前给我发来信息:“等不及了,要剖了。”接着就弹出一条推送:“苏炳添当爸爸了!”

大家都开玩笑,我这个飞人这一次终于输了,因为没有跑过我儿子。其实当时我是多么想要插上一双翅膀,飞回到他们母子身边。

做了父亲,一切的生活都变了。每天训练完,晚上回到房间,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打开手机看孩子的视频和图片。我最想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们母子。

我选择了短跑作为我的事业,即将29岁了,我依然在坚守。如果说现在我还有什么愿望,除了努力突破9秒90这一关,就是把这样的成绩和状态一直保持到东京奥运会。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在我孩子有认知能力的时候,让他的妈妈带他到现场去看一次我的比赛,让他永远记得自己的父亲最辉煌的一瞬间。

这是我的动力,也是我为了他们母子努力奋斗的目标。

好了,关于苏炳添:刘翔曾深深影响了我曾经因为改技术而跑不过女选手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