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赛前形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数据会更长些主流产业可能需要5~10年

时间:2022-04-02 00:59:04 来源:网络整理

“现在对大数据来说,就是‘落地’两个字,我们请一些专家讲大数据有多重要,没有意义,各省市领导讲大数据,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事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2014年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上发表首场演讲,直指主题:“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业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亚于增加GDP。”

李国杰认为,在应用方面,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从技术出现到产业化可能需要2到5年的时间,但大数据会更长,从实践到转化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主流行业。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和汗水,但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要靠智力创新和大数据应用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012年,“大数据”一词开始流行。近两年,在商业、工业、交通、医疗、社会管理等领域都有应用。在今年的第二届大数据技术大会上,很少有人谈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是关于应用、技术和最低等级。算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程学奇发表了大数据白皮书和发展趋势报告。这份报告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和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共同撰写,历时半年多。

从10个方面预测2015年大数据的发展。一是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计算结合成为热点,包括大数据与神经计算、深度学习、语义计算等相关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成为大数据分析领域的热点。

第二点是数据科学将推动多学科的融合。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数据科学基础问题的体系尚不清晰,数据科学本身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体系。

三是跨学科领域的数据融合分析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发展的一大趋势。大数据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应用,因此大数据研究不能局限于计算技术本身。

大数据将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计算等热点技术领域交叉融合,产生诸多综合应用。近几年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前端更靠前,后端更强大。物联网和移动计算加强了与物理世界和人的融合,大数据和云计算加强了后端数据存储管理和计算能力。未来,这些热门技术领域将相互交叉融合,产生许多综合应用。

此外,十大趋势还包括:大数据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和软硬件基础设施的逐步整合;大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仍然是一个问题;新的计算模式将取得突破;各种可视化技术和工具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开源系统将成为大数据领域的主流技术和系统选择。

程雪琪用“融合、跨界、基础、突破”总结了这十大趋势。他进一步解释了行业内的整合手段,如垂直行业的整合、企业的垂直整合、应用整合、技术整合等;跨界,基于大数据,让不同学科、不同应用领域跨界;基础大数据预测分析,是说我们的大数据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一些基础方面。2014年的基础要强于2013年。我们预计2015年的基础会进一步夯实,包括生态环境,包括大数据资源的共享;2015年大数据预测分析,一些大数据分析和一些大数据系统能够取得相关突破。

对于大数据研究的难点,很多人把数据公开放在首位。对此,李国杰认为“分享”更为准确。政府部门的难点在于披露的规模以及是否有能力用好数据。期望商业公司产生数据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数据的获取是商业公司的输入。

但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杜晓勇教授认为,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取数据不是问题。关键是企业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拿出数据向研究人员求助,研究人员能否有效解决。就像大数据的竞争一样,真正的问题将是企业提出的问题。

此外,大数据人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的问题是,熟悉行业、能够融合创新的顶尖人才寥寥无几。李国杰强调了一点,“现在我们要让企业和科研人员明白,数据不是在谁手里,谁有优势,而是需要大家一起研究,跨界研究,让数据产生财富。 。”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